贵阳网讯?“余师,2号洗脱机关不上门了,快帮我看看吧!”1月24日下午3点,刚和同事清理完洗涤房除尘池的污垢,余桂林又被喊去查看设备情况。

今年48岁的余桂林是贵阳客运段劳服公司洗涤车间的一名维修工,该车间担负着贵阳客运段值乘的100对多普车和动车卧具的清洗和配送任务。
由于擅长解决各类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故障排除等问题,余桂林连续3年获得段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,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“余师”。
1月17日春运以来,每天早上不到7点,余桂林已在车间忙碌起来。7点20分,他挨个检查机器设备。
“每天我都会把洗脱机零部件、管道线路、关联设备等认真检查一遍,确保机器状态良好无误,我这个工作责任大着呢。”准备就绪,余桂林按下了启动键。
8点整,洗涤房里已是“热火朝天”——洗衣机、烘干机、熨平机嗡嗡作响,巨大的熨平机上“热浪”滚滚。设备运行期间,余桂林还要对机器实时盯控,一但出现超温、超压的情况,他要马上排查故障。一天内,余桂林要同时监控20多台机器,在操作屏上操作上千次,中午吃饭也是断续吃上几口。

“小时候就喜欢摆弄家里的小家电,没少挨骂。现在是把兴趣当成了职业,真是一件幸福的事。”余桂林说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,电气化部件也越来越多。为了快速提升业务水平,余桂林白天扳手、钳子不离手,晚上恶补理论知识。在岗27年,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,哪怕拆卸的一颗螺丝钉都要收回料库备用。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行为,每年下来要为单位节省上万元的费用。
余桂林还是车间的“贴心管家”,楼道灯泡坏了、办公室打印机故障了、车间线路有问题了……他都会及时修好。

“多解决一个设备难题,我就多一分快乐。”余桂林说,“每当看到整洁的被子、洁白的床单、干净的窗帘运上列车,为万千旅客送去舒适的乘车体验,感觉很满足。”
除夕临近,随着加开列车和客流的增加,劳服公司单日洗涤量高达7000多件,在繁忙而紧张的节奏下,余桂林和他的同事们,用豁达和乐观,默默守护着广大旅客的回家之旅。
(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?曾秦)
编辑:田娟